今天吸收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,人生的事件分為「進攻」以及「防守」這兩種狀態。
什麼是「防守」,就是人家交代你做的事情,你想辦法把它完成,這樣的狀況就是「防守事件」。
什麼是「進攻」,就是你主動的去做一件事情,把這件事情完成,這樣的事件就是「進攻事件」,甚至讓其他人處於防守狀態,協助你完成這件事。
現在的人大多數都是在完成「防守事件」,一直在完成人家交代的事情,只要打開你的email跟訊息,可能裡面充滿了滿滿被交代的事項。
「老闆交代你要完成報表」、「顧客交代你要給他提案」、「同事要求你要給他資料」、「朋友交代你幫他弄個小東西」
老闆、顧客、同事、朋友、家人,每一個人都會交代你「防守事件」,甚至一個連你不認識的網友,都能交代你一些瑣事。
你自己看看你的生活中,是不是到處都充滿了這種「防守事件」,這樣的人生其實是相當被動的。
我觀察很多事業做的很好的人,他們大部分都是處於「進攻」的生活,他們防守跟進攻事件的比例,進攻佔了大多數。
通常都是他們主動去發動一件事情,然後請人家協助,他是個啟動者,而不是防守者,他會去讓這件事情運行起來,並且讓各種不同的窗口,協助他完成這件事情。
你也應該讓自己處於一個「進攻」主動的狀態,而不是處於一個「防守」被動的狀態,長期下來這兩者的成就會差非常的多。
你可能會說,那是只有老闆或是客戶,才能要求的權利,我覺得這樣的講法相當錯誤,因為不管你是員工或是窗口,你都擁有攻擊的權利。
你要學會的是向上管理~當事情對於接收者有利時,他們就會被動的接受這些防守事件,然後按照你規劃的去進行,請記住這個重點。
想一下如果你把下一次的企劃,主動的先寫好,主動「攻擊」傳給你的老闆決定,這時候你是攻擊者,而不是防守者,你的老闆才是個防守者。
如果你比顧客積極,積極的提企劃給他,積極的提報價給他,積極地提改善方案給他,這時候你是攻擊者,而他是防守者,他只能被動的去處理這件事情。
你交代了很多的防守事件給這些人,因為對他們有利,所以他們一定會被動的接受這些防守。
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人你會怎麼認為呢,如果是我一定覺得這個員工非常的積極,一定認為這個窗口非常的主動,印象絕對會非常的好,這就是攻擊思維帶來的好處。
你比別人主動,你就有很大的機會站在攻擊的位置上,你一站在攻擊的位置上,你的人生就有很大的主動權,你可以去安排你所想要的許多事情,這個思維非常的重要。
通常人生的距離,就因為這樣而拉開。
好好思考一下,你的人生處於「防守多」,還是處於「進攻多」,去平衡一下這些事件,增加自己主動攻擊的事件,減少被動防守狀態的事情。
掌握著你人生的主動權,讓所有事情都主動積極,只要讓自己常態的處於這種狀態,你的人生應該會過得非常的順風。